|| 您好,欢迎访问广元报告网!
  • 关于我们
  • 今日要闻
  • 领导活动
  • 社会民生
  • 美文
  • 访谈
  • 人物
  • 文件下载
  • 新闻资讯   ||  首页 - 美文
    成都,我奋斗的地方
    发布时间:2024.06.19    新闻来源:本站发布   

       成都,无疑是天府之国四川最温柔,最富庶,最浪漫,最文化,最具烟火气的地方。数千年来,曾经有60多位蜀王为争夺成都这块美似膏腴,温润如玉的地盘,征战杀伐,竞相折腰。少不入川,怕的是灯红酒绿,莺歌燕舞消磨了斗志。但于我而言,成都,是我奋斗的地方。

                       

                               (望江楼公园)

    1979年金秋,22岁的我坐着一辆大卡车,风尘滚滚地开进成都,在锦江之滨,望江楼畔的著名学府四川大学扎下营盘。我住进了当时学校里的新楼六舍201,三楼以上还有全校的女生相伴。我人生中第一次住这么好的楼房,可以天天漫步在如画似锦的美丽校园。我和同学常常可以通过一道小门,无须买门票便进入成都的著名地标之一——望江楼公园,在飞檐翘角的崇丽阁下,在斜阳倘佯的薛涛井旁散步读书,背诵英语单词。我日复一日地在文科食堂里,贪婪地享用着以前不敢奢望的美食。回锅肉,盐煎肉,咸烧白,粉蒸肉,京酱肉丝,红烧鱼,麻婆豆腐等等经典川菜;糍粑块,烩面,炸酱面,包子,大馒头等等主食小吃,都是我的最爱。星期天,还会去到市中心,慢慢品尝成都著名小吃担担面,钟水饺,赖汤圆,龙抄手,张凉粉等等。“吃了川大的饭,长给川大人看”,长期营养不良、进校时又黑又瘦的我,不但很快变得白白胖胖,而且22岁后居然还长个儿,在校期间增高了5厘米!

    然而,我并没有在成都的美丽、富庶、繁华、温柔、宽容、博爱拥抱中沉醉,孟浪,虚度。我把成都这座城市给予我的物质和精神的崇高礼遇,当作奋发学习的核动力。在风春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锦城花的同时,我泛无涯学海,急流勇进;攀知识高峰,永不言歇。在川大百年学府深厚文化的影响下,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训的鞭策下,在名师大家孜孜不倦的教导下,我迅速拔节,蔚然成材,以主科全优的成绩,告慰母校。我连续四年被评为四川大学优秀共青团员,毕业前还被评为学校“学雷锋学张华积极分子”,在全校大会上发言,戴上了“品学皆优”的桂冠。

    我在成都奋斗的第一站荣耀抵达。四川日报社张开双臂迎接了我。我的志向从当“财长”转向当著名报人。我一边跟报社的老师学习业务,一边自学新闻专业的全部课程,为迅速完成这种转变,开始了在成都的第二次奋斗。

    在川报编辑部完成了初步的充电之后,我从成都出发,奔赴我的家乡内江驻记者站,以“专员记者”的身份,扛起笔杆,在“甜城”的广阔天地里纵横驰骋。在3年里,我双脚踏遍了家乡内江各个区县的山山水水。从城市到乡村,从工厂到地头,采访对象从市委书记、市长到普通工人、农民,以及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家乡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农村新貌,历史文化,各界精英,都在我的笔下灿然生辉。我采写的新闻不仅在《四川日报》上刊发,有的还被《人民日报》《羊城晚报》《中国政协报》采用,在重要版面显著位置刊登。

    1986年国庆前夕,我与战友牛泊雄姿英发地从成都出征,奔赴中国人首次漂流长江的采访前线云南丽江。我先后采访过洛阳队、中国队、个体漂流队,在金沙江畔栉风沐雨、历经艰险70余天,不止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我拼命采写了数万字文稿,抢回来数十篇独家新闻,29岁便与同事们一道捧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的奖杯。这是《四川日报》历史上第一个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长漂”采访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奋斗的艰辛、惊险、乐趣、甜蜜和荣耀。我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活在成都这座美丽、温柔、富足城市里的无比幸福。我觉得,在这里奋斗不是孤独的,寂寞的,凉薄的;而是热烈的、激情的,温暖的。我每次在外面受伤折翅,或历经风霜,回到成都便可以疗伤治愈,充电满血。我又可以搏击翱翔,我又可以横刀立马,我又可以驰骋疆场!

    敢为天下先的“长漂精神”让文弱书生的我脱胎换骨。我日益品尝到了在成都奋斗的幸福滋味。1994年,我果断地抓住机会,勇敢地上了一次“井冈山”,参加了《华西都市报》的创办,成为了创始人之一。我签发了华西都市报的创刊号,一干就是12年,后来担任了常务副总编。在席文举、刘为民两位总编辑的带领下,我和同事们经过十余年奋斗,把这张报纸打造成为中国第一都市报,中国一流都市报,年利润以亿计,成了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最为耀眼的市场报品牌,也是集团最重要的经济支柱。

                  

                                           (华西都市报创刊号)

    不过,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华西都市报》的横空出世,开创了中国的都市报时代,开创了中国报业最繁荣的年代。自然,成都,也因为《华西都市报》一马当先的引领作用,呈现出一城七张都市报的繁荣局面,跻身全国报业最发达城市之列。成都报业市场上《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天府早报》等“战国七雄”的火爆场面,至今还深深刻印在成都人的心上。成都人爱读报纸,成为成都文化发达的突出表现之一。

    通过《华西都市报》创业成功,我又一次感受到,成都这座城市文化底蕴的厚重。成都人对新事物、新潮流、新生活的宽容、欢迎、接受、融入,超乎我的想象。这个观点在我后来的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我在2007年离开华西都市报以后,又先后担任了《金融投资报》《消费质量报》《四川农村日报》总编辑,在这些岗位上开创奋斗,砌上了充满自己心血的砖瓦。最后,我在《四川日报》一级首席编辑岗位上光荣抵达职业的终点站。

    不过,退休于我,不是奋斗的终点,而是奋斗的新起点。作为高级编辑,四川省作协会员,成都市作协报告文学专委会成员,我不能就此躺在母亲般成都的怀抱里混吃等死,我还可以为本已仙女般美丽的成都梳妆打扮,尽一分绵薄之力。思考一番,我将办公桌从报社搬回家里,开始发掘古蜀文化。我想把古代成都动人的故事,古代四川动听的故事讲给成都人听,讲给四川人听,讲给外地人听,讲给世界人民听。

    于是,我在退休当年,出版了影视文学作品《交子》,第一次以艺术的形式,把成都商人发明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中的艰难曲折呈现出来。成都商人在铁钱沉重,商贸发达,交易困难的时候,以创新的精神,独特的智慧发明了纸币,让成都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交易的城市。书中同时描绘出一幅宋代成都的“清明上河图”,让读者了解到,宋代成都有多么繁华,成都的十二月市有多么热闹,当时人们喝什么酒,吃什么茶,玩什么游戏,品什么川菜,浣花溪大游江有多么壮观,甚至引经据典颠覆性地提出了“益一扬二”的观点。 

    两年以后,我又把一部近30万字的《蜀女皇后》奉献给读者。书中的成都籍女主便是宋真宗刘皇后。她北宋初年出生在成都华阳,14岁时与一位银匠一起流落到京城开封。她后来神奇地与宋真宗相识相爱,奋斗了三十余年才成为大宋皇后。正是她,在垂帘听政时批准成立益州交子务,成为世界最早纸币诞生最重要的幕后推手。

           

    2020、2022年,我又在疫情中相继出版《蜀王全传》《苏母纪》两部作品,继续传播成都文化,古蜀文化。于是,有读者把我划入深耕古蜀文化的知名作家群。我深感惶恐,只得更加埋低了头,躬弯了腰,使劲拉着自己的老爷车,不停地往前赶路。试图为我心爱的成都,再添一两抹靓丽。今年,将再奉献一部散文集《飞鸿雪泥》。

               

       退休七个年头了,我一天天愈来愈深切地感受到,在成都,你不奋斗,只能享受低层次的快乐;在成都,你奋斗了,才能享受高层次的快乐!因为奋斗,就是最大的快乐!和成都一起成长,才是最大的快乐!成都,就是奋斗者的天堂!我在成都享受了40多年,我也在成都奋斗了40多年,我看到了成都日新月异的变化,我见证了雪山下成都的日益繁荣开放,我领略到成都公园城市的芬芳与灿烂!我这个老“蓉漂”,早就把血脉溶入成都,把生命融入成都,把青春献给成都,把子女留给成都。我有成都,生命精彩;成都有我,城市精彩。正是和我一样的千千万万一代又一代“蓉漂”人,一起建设着成都,一起美丽着成都,一起文化着成都,一起未来着成都!

    作者简介

                      

    奉友湘,四川内江人。高级编辑,四川省作协会员。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系。曾任四川日报首席编辑、华西都市报常务副总编、四川农村日报总编辑、川大文新学院硕导。作品有《远离危机》《机会是种出来的》《交子》《蜀女皇后》《蜀王全传》《苏母纪》。散文集《飞鸿雪泥》将出。

    62.9K
    版权申明:如图文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或访问首页留言系统反馈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查看处理)
    广元市作家协会主管 广元市报告文学学会主办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