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访问广元报告网!
  • 关于我们
  • 今日要闻
  • 领导活动
  • 社会民生
  • 美文
  • 访谈
  • 人物
  • 文件下载
  • 新闻资讯   ||  首页 - 今日要闻 - 今日要闻
    背负教育火种,广撒凉山深处
    发布时间:2020.07.06    新闻来源:广元新闻网   

    背负教育火种 广撒凉山深处

    写在广元市教育系统帮扶凉山州脱贫攻坚工作队援彝两年之际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凉山州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在凉山州的扶贫进程里,教育被认为是彻底摆脱贫困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上,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凉山考察并明确指出,“最重要的,教育必须跟上,决不能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018年6月,根据省教育厅选派凉山州脱贫攻坚人员的工作安排,我市克服本身处于秦巴山连片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等现实困难,迅速组成教育系统帮扶凉山州脱贫攻坚工作队,从19个不同学校选派出20名优秀教师,市教育局等全力予以保障服务,支持教师们扎根凉山州雷波县和美姑县,开始了为期3年的教育扶贫帮扶。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两年来,广元教育系统帮扶凉山工作队与凉山干部群众携手同行,以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奋战在教育扶贫一线……

                     广元日报特派凉山报道组唐彪何开红江涛刘慷刘怀英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题记

        前面是山,后面是山,一望无尽的绵绵群山。

        有人走出去,看见了另一个世界。有人来这里,改变了往日的模样。

        “好盼望早点开学啊。”9岁的彝族小女孩石以晓敏捧着语文课本坐在院子里,复习着功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她就读的凉山州雷波县八寨九年一贯制学校推迟了开学时间,小姑娘心情有点急切:“有点想念‘陈爸爸’和同学们了。”

        终于等到了开学,石以晓敏穿上最好看的衣服,一路蹦着跳着,早早跑到学校门口等候。

        两年来,广元教师陈常川已经成了晓敏心里的“陈爸爸”。“陈爸爸”一直鼓励她:一定要好好学习,靠自己努力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两年来,随着教育扶贫的深入推进,20名教师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和全市3万多名教师的深深期望,默默坚守,以高尚的师德,循循善诱的教导,用爱滋润和培养着凉山州10所学校里的莘莘学子……

        “教育扶贫是凉山州整体脱贫攻坚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能够前往支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松林表示,市教育系统帮扶凉山州脱贫攻坚工作队克服重重困难,坚守大小凉山,倾情付出支教,不仅仅展现了援彝教师们优良的业务素养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展现了广元教师在投身脱贫攻坚工作中应有的责任担当和无私奉献精神。

        把援彝作为一种见证党员教师冲在前

        在每一个特殊的阶段,总会有人冲在前面。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2019年6月22日,市教育系统帮扶凉山州脱贫攻坚工作队帮扶凉山一年之际,市教育系统综合帮扶工作队临时党支部在雷波县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10名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誓词,就一年来的援彝工作进行盘点总结,对党员教师带头冲在支教第一线进行了谋划和思考。

        时光飞逝,流水年华,唯有付出永存。

    开心笑容来自美好的校园生活

    支教老师的优质课堂

     

    师生互动做游戏

     

    大山深处的凉山州雷波县八寨九年一贯制学校新貌

     

    支教老师一家三口扎根雷波

     

    孩子们认真听讲的样子最可爱

       到凉山的又一年后,广元市教育系统综合帮扶工作队的10名党员教师坚守课堂传播知识、走村入户传递文明、深入乡村开展“四治”、苦口婆心宣讲“五洗”、内外联系争取资金,为凉山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积极贡献,充分展示出了广元教育人的初心、使命和担当。

        60后的汪德华1996年入党,20名教师中年龄最大,现挂职雷波县山棱岗乡中心校第一校长,担任四年级一班的数学老师和六年级3个班的思想品德老师。

        语言不通,全校近900名学生全是彝族人,他们习惯说彝语,交流有难度;生活习惯不同,他们一天只吃两餐饭,饮食吃不惯……凭着坚定的信念,汪德华克服了一重又一重困难。

        汪德华说:“‘离开’苍溪县东溪镇双田小学校,踏进山棱岗乡中心校校园的那一刻,我就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真正的‘凉山人’,决心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投入帮扶工作之中。教育是斩断穷根的根本手段,我既然来了,就要用扎实的行动,践行教育援彝的初心!”

        2019年,汪德华任教的四年级一班,数学优生由过去的5人提升到23人,优生率42.6%;及格人数由过去的26人上升到43人,及格率79.6%;平均分由过去的59.3分上升到71.9分,而这个班也是山棱岗乡中心校平均分达到60分以上的三个班之一。

        此外,汪德华还协调联系成都、苍溪等地的爱心人士为学生捐赠了价值近30万元的衣物、学习用品等……

        两年时间不长,但汪德华的努力让孩子们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现在,山棱岗乡中心校三年级三班学生石以三尔把汪德华当成了学习榜样,“长大后,我也要像汪老师一样,当一名教师。”

        “市教育局不但平日里通过网络关心关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及时解决实际困难,而且每年都会来看望慰问我们,再加上凉山的孩子们又这么喜欢我们,我们更应该努力做好援彝工作!”汪德华说。

        有60后前辈示范引领,2010年入党、90后的李明元,也毫不落后地冲在了援彝第一线。

        尽管2018年3月才在苍溪县唤马镇小学校参加工作,但李明元于当年7月便报名到雷波县山棱岗乡中心校开展综合帮扶工作,也就在这一个月他的女儿出生了。

        李明元说:“在全省脱贫攻坚决胜阶段,帮扶战士就是一个个英雄,当以后给孩子讲起过去,我不想自己是一张白纸。”2018年9月1日,李明元带着妻子和女儿一起踏上了帮扶凉山的征程。

        作为四年级三班的班主任,李明元身兼数职:“三残儿童”送教上门软件材料负责人、学前学普管理平台审核员、学校挂职政教主任,并教学2个班语文和其他班级的科学和音乐。

        开展语文教学时,李明元结合学生实际,在学习中教授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激发学生兴趣,在学习中完成德育美育;以“控辍保学”为重点,关注、了解、帮助、改变学生,带领学生参加学校各项大型活动,坚持周末家访……在李明元等的努力下,2018至2019学年度,四年级三班在雷波县同类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中名次提升15名。

        70后的梅江明1995年入党,在10名党员教师中党龄最长。

        从朝天区小安乡小学到雷波县拉咪乡中心校任教后,梅江明耐心给学生们讲规矩、讲道理,让学生们从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说好普通话等小事做起,争做一名优秀学生。

        “孩子们的母语是彝语,说好普通话很难。我从拼音开始纠正他们的发音,再拼读汉字。”梅江明举例,针对孩子们很难区分前鼻音和后鼻音的这一情况,他耐心地一遍又一遍教他们练习拼读。

        如今,在梅江明和其他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拉咪乡中心校校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们的普通话发音也比以前有了明显进步。

        不只是汪德华等党员,援彝的党员教师向崇文、苏明忠等也分别在美姑县城关小学、雷波县烂坝子乡中心校等挂职学校副校长、第一校长。工作中,他们冲锋第一线,积极建言献策,主动作为,加强学校管理,在自己分管的领域取得了不俗成绩……

        有了冲锋在前的党员,其他教师也纷纷跟进、效法,用实际行动生动践行着“把援彝作为一次见证”的诺言,奋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雒亚新、宋歌、王艳、黄钟鸣、赵小琴、黄艳等援彝女教师,扎根凉山,倾情付出,她们说:“今天我们吃些苦,为的是让孩子们明天少吃苦!”

        凉山地势险峻,道路崎岖,往来危险很大,2019年7月放假时黄钟鸣遭遇车祸,所幸受伤不严重;王艳和孩子们成了分不开的好朋友,2019年“五一”前被查出股骨头有坏死前兆,医生让她住院,才一周她就强行出院,带上大包的药连夜赶往美姑;赵小琴原本被安排在离县城很近的五官小学,可她主动申请到离县城60多公里的山棱岗中心校;2018至2019年,剑阁县公店小学黄艳任教的二年级语文,班级平均分从接手的45.8分提高到70分,优生率、及格率大幅提升,在期末统考中取得了全县二类学校第一名……

        将援彝作为一份事业夫妻双双赴凉山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四川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一说起凉山,人们很容易想起“偏僻”“贫穷”等字眼。

        初到凉山,语言不通、交通不便、生活不惯、作息时间不同、住宿条件不好、饭菜口味不适等诸多困难摆在了市教育系统帮扶凉山州脱贫攻坚工作队面前。但20名教师顾不上多想,以“将援彝作为一份事业”的果敢,一到帮扶工作地便立即投身到帮扶工作中,因为他们深知:“这里的脱贫攻坚最需要他们!”

        这其中,就包括王力(旺苍县化龙小学教科室主任)、陈翠林(旺苍县东河镇第一幼儿园教师)夫妻。

        尽管王力、陈翠林夫妻到凉山的前几天,正是大女儿高考填报志愿的关键时候,6岁的小女儿正在旺苍上小学一年级……但在目睹雷波县八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境况后,王力、陈翠林夫妇下定决心:要用他们的辛勤工作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把广元先进的教育理念带给帮扶学校乃至整个凉山。

        得到懂事的大女儿支持后,陈翠林原本计划将小女儿“寄养”到亲戚家,继续留在旺苍读书。但小女儿哭着不让爸爸妈妈走,陈翠林一跺脚:“那就跟我去凉山,在那里读书!”

        如今,王力、陈翠林夫妇双双挂职学校副校长,除了将分管的教研、幼儿园等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外,还主动申请去因贫得名“凉山第一村”之称的瓦扎村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并发动亲朋好友捐钱为学生买文具和日记本……

        “我有很多彝族朋友,学了很多彝语,回去后再教爸爸妈妈。”说起小女儿到雷波后的变化,陈翠林有些自豪地说,受他们影响,小女儿也成为了“小帮扶队员”,除了积极带动彝族小朋友说普通话,还帮助班里的同学补习功课……

        不只是王力、陈翠林夫妇,剑阁县剑门关高级中学教师、80后夫妻齐永朋、王雪萍也放弃在城里的舒适工作环境,把正上六年级的儿子和2岁多的女儿留给年迈的父母,毅然奔赴凉山,理由是:“凉山更需要我们!”

        到雷波县曲依乡中心校任教后,齐永朋、王雪萍分别任教五年级和四年级数学。学生的学习基础差,语言沟通有一定困难,特别是应用题的理解,他们就从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抓起,并成立“课后互助学习小组”,定期评比,促使各小组成员“相互帮助,互为督促;主动学习,积极参与”……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齐永朋、王雪萍在彝区工作的真实写照。

        有个叫阿喜达格的孩子,由于鞋子不合脚,把皮都磨掉了一大块,痛得走路都困难,齐永朋、王雪萍把阿喜达格带到寝室,用自己带去的药品为其消毒、包扎,并隔天换药。

        有个孩子叫熊天龙,父母双亡,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齐永朋、王雪萍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到孩子家里去看望,并给他们送去新衣服……

        “亲爱的叔叔阿姨们:你们辛苦了!你们每天都在辛勤地劳动,你们并没有为自己着想,而是想到千里之外的我们有没有桌子写作业……你们给予我们的关爱我们永远都铭记在心……最后我代表同学们真诚地向叔叔阿姨们道一句:谢谢叔叔阿姨!”

        作为受益学生之一,雷波县八寨九年一贯制学校五年级四班学生洁夜阿干,在2019年6月15日通过感谢信表达激动之情。

        其背后,体现的则是援彝教师陈常川夫妇的不懈努力。

        陈常川从旺苍县普济镇中心小学校到八寨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帮扶后,其妻子侯余兰也来到该校,当起了学校图书管理员。

        作为学校的挂职“第一校长”,陈常川分管学校办公室、图书室、阅览室和五年级4班的教学工作,兼任一个班的语文、科学、信息技术、思想品德教师,另外还担任八寨乡省综合帮扶工作队与雷波县省综合帮扶工作队之间的信息联络员……陈常川任教的五年级语文2019年度期末经凉山州统一检测,班上学生无一人不及格,平均分75.56分,上升了10多分,名列雷波县同级同类学校第一名,这个班也成为了该校的“明星班”。

        用援彝作为一次洗礼让希望持续萌发

        “千万支的火把照着你的脸,让我看清楚你的容颜;噢我最亲我最爱的大凉山,千万年的美丽还是没改变;远走的心依然在留连,噢我最亲我最爱的大凉山……总有一天我会回到家,回到我心爱的大凉山……”尽管《走出大凉山》是一首老歌,但如今依旧“唱响”在大小凉山的村村寨寨,“唱响”在教育帮扶的战线之上。

        作为彝族人,作为教师,在走出大小凉山后,张然、李金蓉、曲比阿乌又回到彝乡,反哺凉山。

        90后的张然是3位彝族教师中唯一的男教师,他所支教的一车乡(境内海拔最高3708米、最低550米)中心校,条件也最为艰苦,他因此患上了皮肤病……

        “沿着奔腾的金沙江而上,头上直指苍穹,身旁是万丈深渊的峡谷……”张然回忆说,第一次去一车乡,因为下雨信号中断不清楚路上故障情况,只得在雷波县城等到当天18时才出发。“那时候公路还没有安装防护栏,我坐在副驾驶上全程闭着眼,不敢直视前方的路和旁边的悬崖……”

        “想过放弃,也想过逃避,但想想来这里的使命,就咬牙坚持了下来。”张然说,经过两年的工作生活,少了当初的羞涩、矜持、含蓄、新鲜,更多了一份融合、沉稳、倾注。“现在,我以一车乡为家,以当地彝族同胞为亲人,以脱贫攻坚为使命为行动自觉。”

        调整好心态的张然迅速进入“角色”,担起了一车乡中心校数学教学工作和控辍保学工作。由于到一车乡中心校后的工作量是在原单位的两倍,张然便利用周末进行家访,如期完成了雷波县控辍保学和全省义务教育均衡验收……

        张然说,两年的帮扶工作是对人生经历的丰富,让他受益匪浅,终生难忘。“我是一名共青团员,今后将时刻牢记肩负的使命,尽最大可能去帮助他人。”

        2018年刚在苍溪县陵江镇第三幼儿园参加工作的曲比阿乌,是20名教师中年龄最小的。她说,“来到雷波支教两年,学到了很多东西。”

        “送教上门,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重度残疾孩子的一座桥梁;送教上门,让那些重度残疾的孩子不在学校却能享受到学校的教育……”曲比阿乌举例,“2018年冬天,我们工作小组一行到哈迁村、竹儿村和挖拖村,给吉卡石落、阿恩尔福和沙特惹娘几名残疾孩子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当我们冒雪一家一户的走,一个孩子一个孩子的教,再看看孩子们那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我为我的同胞感到担忧,我怕他们一辈子走不出大山,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另一方面我又感到庆幸,庆幸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们,一直在关心他们。”

        曲比阿乌坦言,再次回到凉山,坚定了她支教的决心。她要努力教书育人,尽最大努力让更多同胞走出大山,感受世界的美好。

        2018年6月,再次回到凉山前,李金蓉已经在青川县楼子小学工作了近2年时间。

        到雷波县巴姑乡中心校帮扶任教后,李金蓉担任二年级语文教学和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工作。

        组织各班开展以“欢度国庆”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活动,激发全体师生的爱国热情;对全体师生进行“禁毒防艾”教育,并以黑板报的形式呈现教育主题;组织成立雷波县巴姑乡中心校“阳光读书节”活动,并把每年的4月10日确定为学校读书节,她任教的班语文成绩平均分提高40多分,达85.9分……用李金蓉的话来说,虽然付出了辛苦和劳累,但是和孩子们在一起,她收获了笑声和快乐,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活经验。

        谈到今后的帮扶工作,90后的李金蓉说得很直率,“将不忘作为一名教师的初心和使命,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工作,为凉山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或许这样的话语,只有真正去过凉山、了解凉山、扎根凉山的人才能理解和明白,因为,要想“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必须得扎下根来,才能为大小凉山上的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大山外面的窗,不断带给孩子们萌发希望的光!

    62.9K
    版权申明:如图文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或访问首页留言系统反馈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查看处理)
    广元市作家协会主管 广元市报告文学学会主办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