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广元市人民政府 | 四川日报网 | 广元市作家协会 | 广元报告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 人物 - 广元人物
不惧生活磨难 用坚挺脊梁撑起一个家
发布时间:2019.08.28     新闻来源:广元日报        主编:杨威


赵发才父子俩收废品

       在今年7月发布的“四川好人榜”上,我市朝天区朝天镇双河村村民赵发才被评定为“孝老爱亲”好人。
       今年63岁的赵发才是一位普通的农民。30多年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质朴的情感。面对苦难,他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家庭,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践行着为人夫、为人父的高贵品质,用平凡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演绎出了不离不弃、肩挑大爱的亲情故事。
       家遇不幸用肩膀扛起整个家庭赵发才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家庭和睦。后来母亲、父亲相继离世,未成家的他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带着妹妹艰难的生活。
       1987年,31岁的赵发才与王天秀组成家庭。王天秀因有智力障碍,家中里里外外的大小事务都得靠赵发才操心劳累,但他认为有了完整的家,就有了希望和奔头。但是随后沉重的现实给了赵发才一记重拳——婚后生育的儿子智力低下,女儿学习也很吃力。
       “我虽然给不了他们好的生活,但一定要让他们快乐地活着!”赵发才没有放弃这个家,为了养活妻儿,赵发才干起了最脏、最累、最苦的活儿——卖蜂窝煤。
       每天凌晨五点左右,当人们还在酣睡时,赵发才便一早下地干农活。干完地里的农活,早饭后,他又匆匆赶到城里,开始一天的工作,拌煤、做煤球、卖煤
       ……
       他“卖蜂窝煤”的吆喝声,每天都陪伴着朝天小城老百姓的生活。“在外面卖蜂窝煤,中午为了节约钱,我很少在外吃饭,要等到晚上回家才饱饱地吃一顿。”赵发才说,外面的一顿午饭钱,是他卖出50个蜂窝煤的收入,所以宁愿饿着也想多赚点钱带回家。
       随着经济的发展,蜂窝煤逐渐被天然气、煤气等新能源取代。卖了二十多年蜂窝煤的赵发才,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又转行干起了收废品的生意。
       “收废品比起卖煤轻松、收入也多了一些。”赵发才流露出欣慰和喜悦,“再脏、再苦、再累,我都愿意去做、也必须去做,因为一家人全靠这个来生活。”
       在赵发才的心里,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也正是他没日没夜的劳作,支撑起了这个并不完美但幸福的家。
       等不靠率先重建住房努力脱贫
       “只要我还能干一天,就绝不给政府添一分麻烦。”
       在很多人眼里,像赵发才这种特殊家庭,依靠国家各种优惠政策的扶持,是能够生活下去的。可赵发才本人却不这么认为,他坚持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养活自己、养活一家人,并且还要过上好日子。
       “5.12”汶川特大地震时,赵发才一家住了几十年的两间半土木结构的房子,经不住摇晃,在地震中倒塌。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
       “不管国家有没得政策,房子我一定要修,还要修好。”在村里统计农房重建时,赵发才第一个报了名。他拿出自己不多的积蓄,通过国家补助一点、亲朋好友处借一点、银行贷一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村里率先建起了自己一楼一底的小洋楼,圆了自己埋藏在心底多年的梦想。
       2014年,赵发才一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非常感恩政府的帮助,但他没有等靠要,而是更加努力地赚钱,于2017年稳定脱贫。
       “我苦干蛮干了这几年,终于脱贫了。”说到这里,老赵有些激动,声音也提高了些许。
       在憨厚老实的赵发才眼里,只要自己愿意干、肯干、苦干,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我经常给娃儿们说,现在这么好的社会,更要靠自己,把人活得像个人样!”再遇波折倾情诠释大爱无言
       在赵发才的努力下,一家人的日子虽然过得有些紧巴,倒也其乐融融。可在去年年底,身体逐渐衰老的他在家中不小心摔倒,腿部直接粉碎性骨折,不得不在家中休养很长一段时间。期间,让他担忧的是生活来源问题。
       赵发才以前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学会自己生存、生活。在他的言传身教下,生存能力欠缺的子女们也深知自力更生的道理。
       在他养病这段期间,儿子为了挣钱,捡过垃圾、收过废品、卸过货、扛过包,只要能挣钱,不管多脏多累,他都去做。女儿和女婿也接替了他收废品的工作,每天早出晚归,为了这个家努力地奔波着。回家后,孩子们还无微不至地照料着父亲,为他擦洗身子、更换衣物。
       看着孩子们这么勤快孝顺,病中的赵发才心里如同吃了蜜糖一样幸福。
       人说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了,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在赵发才受伤后,他们一家人互帮互助、共同努力的这段日子,也让他们互相之间深深地感受到了什么是亲情,什么是手足。

       2016年,赵发才还被评为第二届“最美朝天人”,他的事迹也被纳入朝天镇“农民夜校”案例……如今,赵发才“勤奋、爱亲”的朝天人精神,感染、鼓舞着越来越多的朝天人。

       张晓琴黄杰广元日报记者涂媛媛文/图

版权申明:如图文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访问首页留言系统反馈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查看处理)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广元市作家协会主管 广元市报告文学学会主办   gybaogao.cn   2006-2024  版权所有
地址(ADD):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广元广播电视大学综合楼    联系电话(TEL):189-8120-9818   
E-MAIL:【137477344@qq.com】    备案号:蜀ICP备19018767号      

川公网安备:51080202000038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