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广元市人民政府 | 四川日报网 | 广元市作家协会 | 广元报告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 美文 - 散文
【散文】逍程散文一组
发布时间:2019.06.12     新闻来源:广元报告网        主编:杨威
借来的幸福

       说来惭愧,人生这五十年都是在“借”中过日子。

       小时候家庭贫寒,人口众多,吃饭的问题简直是大问题。祖父祖母我没有见过,他们就相继去世了,原因是饿死。这之后,我家就侥幸没有再饿死人了。我经常被安排做一项工作,就是借盐。到邻居家用一个陶瓷调羹儿,用手指把盐拈起来,飘飘洒洒地往调羹儿里撒,等调羹儿满时,得用手轻轻地刮平。还人家盐巴时,得把调羹儿堆得像雪山一样,才显得厚道。因为堆得高,怕“盐山”垮塌,往往要用手接在调羹儿底下,慢步慢步地行走。在我借盐前,父亲爱说一句话:“我们一家人,无盐同淡。”自从我借回了盐,父亲就增加了一句:“我们家有盐同咸。”虽然仍然是缺衣少食,但是生活毕竟增加了一份咸的味道。
       后来恢复高考时,我考上了一所学校,这是万千之喜,按照规定得转粮几百斤,这之后才能吃“国家粮”。可是我们家没粮,穷呢。父亲就到有粮人家借粮。好像不太难,几天下来就借够了,一担一担挑到粮站换成粮票。等到我上学的那天,父老乡亲们送我到好远,一路上他们对我充满期待,他们说:“娃啊,这下你就是天上的文曲星了,往后就要当国家的官了,要听共产党的话,认真读书,以后认真工作,官当大点,给国家建议,把我们队上或是村上的公粮免了吧。我们一年忙到头,自己都不够吃,哪有余粮交给国家啊,并且还得挑这么远的担子,我们的肩膀也受不了啊。”我当时对自己没有这么大的信心,觉得我不可能当这么大的官,更不可能有这么大本事免除乡亲的公粮任务。几十年后,乡亲们果然不交公粮了,但是不是我的本事,是国家给免除了的。关于乡亲们期待我当官的事,一直都没有起步,说来惭愧。
       后来孩子上大学了,学费贵,我又开始借钱。借钱把本科读完,孩子又考上硕士研究生,我又借钱让孩子读书。硕士还没读完,她又要考博士,而且还要出国留学,把本家长吓得魂飞魄散。那时,我们同龄人许多都在供孩子读书,钱就再不好借了。于是家庭会议一致决定:不准读博士。
2008年地震了,我才觉得危机出现了,学校的公房在地震时全都弄得千疮百孔、摇摇欲坠,只好另寻安全房屋。幸好政策好,幸好我有借的经验,又开始借钱,大胆向银行借钱十几万,在全国最小的城市的极地边缘买下几十平方米的住宅。虽然地震时有发生,但心里仍坚信,地震后的建筑是可靠的。当前贷款还得吃力,每月除此项开支外,基本无余钱。此乃心病也。
       借,虽是艰难事,但我发现,借,也并非全是坏事,因为我每借一次东西或是钱,我的生活就幸福一截子;并且借得越多越大,幸福就越多越大。由此观之,别人借给我的,不仅仅是钱物,更是给我提前预支了幸福。等到房贷还完时,工资加倍了,有余钱了,我会毫不含糊地借钱给别人;如果国家有需要,我会把我这身朽骨也借出去。

核桃树

       “三十夜,喂果果,果果结得坨一坨。”
       这是我年少过年时,跟父亲一道必须做的一项活动,那就是喂果树,喂果树时必须唱这一首充满期待的歌。
       我们喂的果树是核桃树。每年的三十,不管是穷人家还是富人家,那天中午都要在自己家吃一顿一年罕见的、十分丰盛的午餐,这一餐,肉是必须的,数量是空前的多,吃不完,并且干饭都必须有剩余,预示着“年年有余”,明年天天吃饱饭。人在打着油饱嗝的时候,或是肉吃得都闷油的时候,一家人就非常隆重地端着一碗米饭来到核桃树下。这时,父亲就开始用刀砍核桃树,这刀法得有讲究,只能砍着树皮,不能伤着树干。被砍的核桃树树干上就出现了鱼鳞一样整齐有致的刀伤。砍完,我们就手抓米饭,顺着树干从上往下在刀口上抹米饭,唱着这首《喂树歌》。那些刀口上或多或少地沾着米粒。事实上,由于每年都喂树,所以树每年都要接受一次刀砍礼仪。那树伤愈的痕迹非常清晰,刀口处重新长出来的皮都向外鼓着,痊愈的疤痕使树皮显得十分粗糙。这样就方便了采摘核桃时顺着爬上去,根本不用梯子。
       这株核桃树生长在我们泥土院坝中间。这株树大概是父亲亲手栽的,从他在此地修房子后就栽下了。当年还没有我们这一批孩子的时候,他就应该早吃到这树上结的果子了。也可能在生活十分紧张的年代,他凭着树上的果子才得以苟命至今。当我们都还是小孩的时候,父亲对我们不放心,收果子,剥皮的时候要我们参加,但是晒果子的时候就不让我们参加。为了有效防范我们偷果子吃,他是想尽办法,把果子晒到我们够不着的房顶上。当晒干后,分果子的事是他亲自承担,一人几个,不分大小,都有份。吃核桃时,全家喜气洋洋的场面至今都还记忆犹新。
       后来我们这批孩子先后长大,离开了家乡,喂核桃树、收核桃、晒核桃就成了父亲一个人的事了。每年我们回家,父亲早已把那些核桃晒得脆声响了。临到我们要走时,父亲必不可少地给每人拿一袋核桃,然后他的这些子女又分别带到天南海北慢慢地吃。其实当年吃核桃可能只是为了解馋,现在知识丰富了,才知道核桃的药用价值、保健功效、食疗功效、美容功效,皆非寻常之物可比。换言之,核桃这件宝贝给了我们健康、智慧和力量。
       现在看,这一株核桃树,真是一个聚宝盆。每年结一次果,只要生命还在,它都会源源不断地结果子。那株核桃树现在老了,树干空了,枝条折了,水分供不上了,树梢开始干枯了,但是,它还在努力地挂果,回报着给他唱歌的人。
       父亲将届八旬,耳聋眼花,光我从他这里拿核桃算起来足四十年了,他就像一株老核桃树,源源不断地给我结着果子,给我健康、智慧和力量。我五旬有余,我家孩子从我这里拿核桃也有二十多年了,我也像那株老核桃树一样源源不断地结着果子,传递给她健康、智慧和力量。毫无疑问,将来孩子也将成为一株核桃树,源源不断地给她的子女传递着健康、智慧和力量。

野山菌

       我长期居大山之中,发现山中一宝便是野山菌。中秋过后,对于生活在川北农村的人来说,除了抢收抢种,必得腾出时间采野山菌。秋雨持续,气温骤然下降,野山菌就在这个时候孕育,生长在偶尔的初晴中。它的生长和孕育都十分神秘,没有人下种,生长在并不被人看好的桤木树下,生长在桤木树下厚厚的积叶中间,生长在潮湿的河沟边或是阴冷的山顶上。它十分害羞,不会生长在大路边,不会生长在人们一眼就能望得见的醒目位置。它的生长环境十分隐蔽,也可以说十分险恶。杂草拼命地掩盖着它,老鼠、蚂蚁、苍蝇们是它的邻居,牛蹄、羊蹄轻易就让它灭顶,化为泥土,虽然香韵犹存,但其形骨早已消失。它的悲哀还在于,成熟了若没有人及时采摘,于是悄然腐烂化为泥土了。路人嗅到浓郁的野山菌香味,便蹲下身去寻找,往往已经烂得像融化了的水果糖了,于是,免不了报以一声“来迟了”,表示遗憾。它的神秘之处还在于,并不是所有的生长着桤木树的地方都有野山菌,许多茂盛的桤木树下,根本就没有野山菌。
       采摘野山菌是件十分辛苦的事。时间得赶在雨后初晴的第二日为好,提前或延后都不是最佳时间。参加人员不能太多,最好是一个两个人。衣着上,最好是厚实的帆布外套,水靴。出行方式为步行,因为任何车船都不能到达陡峭的山腰山顶,更不能穿越荆棘丛生的灌木林。干粮和水是必不可少的。要像周文王访贤一样,头天晚上得斋戒、沐浴、焚香。出门时还得带上一条棒,可以在湿滑处当拐杖,若遇野兽和毒蛇突然出现,尚可自卫,若是采摘得多了,还可以扛呢。要想采摘到上好的野山菌,大路是断不能去的,因为此物天香,路人自然闻香止步早采摘过了。小路也不能走,因为同样可能有人捷足先登了。只能选择没有路的地方,人得猫着身子,穿行在密布的荆丛,任草叶捋着皮肤,任尖刺划着脸,任露水打湿衣裳。用木棒小心地刨开地面的积叶,擦亮眼睛仔细地寻找那如同花朵,如同雨伞一般的野菌。它体型很小,最大的不过一个小酒杯口子那么大,小的仅如一粒豌豆。但是它们那诱人的颜色和独特的体型,让采摘它的人分外动心。这些宝贝分散,零星地生长着,很难发现一朵。如果发现七八朵出现在人的近前,想必那是运气十分好了。有一些人不走运,找一天很可能一朵也不能找到,还可能遇上毒蛇和马蜂,还可能遇上体型巨大、让人害怕的野猪,或是不知从什么地方跑来的野狗,它们会偷袭这些采摘野山菌的人。更何况我们四川经历大地震后就一直处于地震活跃期,随时都可能山体坠石或是滑坡。
       这种美味的得来,实在是需要付出十分沉重的代价。有人说,美是在劳动中创造的,其实对于野菌之美来说,美是在险恶的环境中生长出来的,是在艰险的劳动过程中被人发现的。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美不能创造,只能发现。
       上山怕采不到,但采到了,特别是采得多了的时候麻烦就更多了。因为择菌过程也比较漫长,得把每朵野山菌表面的草叶一丝不苟地剔除,把菌根给掐掉。这时按说就可以淘干净开始食用了。但是一般采野山菌的人不会轻易就吃掉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是努力积累成果,并且继续扩大成果。他们往往会趁着偶尔的阳光晒干。大约二十斤左右的鲜山菌才可能晒一市斤干货,所以特别珍贵。如果天气不好,他们宁愿给它烤火烤空调或是吹电扇,也不会让它腐烂掉。 晒干后的野山菌非常香,放到家里,满屋子都香,野菌的香,比花香更加沁人心脾。这才认真收藏起来,放到冰箱里。他们恨不得放在床头上,睡着了也看护着;他们恨不得放到保险柜里,生怕被人偷窃了去。这宝贝无价无市,比任何奢侈商品都难求,所以一般人家是不会卖的,所以即使有钱也难得买得到。
       采野山菌的人不会吃独食,这么好的东西得跟人分享。什么人才可以分享他们的美食呢?无疑是亲生子女,或是最亲密的朋友。这时主人会毫不吝啬地把野山菌早先泡好,清洗好,等这些人来了就开始用它炖鸡或是骨头。吃的时候肉就显得次要了,那野山菌汤才是天下极品。正因为此物稀有,所以不要以为钱多就可以吃到。与其夸你钱多,夸你官大,还不如夸你跟山里人亲密呢——因为亲密才吃得到此种美味,而钱多官大都跟吃野山菌没有任何关系。
       采野山菌虽难,但当主人看到吃野山菌的人那个幸福的样子,他也就幸福了,也就忘却了采摘时的艰难。

老杨的冬瓜

       老杨看到别人家的南瓜、冬瓜、金瓜长势十分喜人,自己的独苗冬瓜却藤细叶黄,便知道肥料不足,于是,到农民家不知道找了些啥子肥料来施上。没几天,老杨的冬瓜苗架就起来了,比别人家的都还茁壮。后来的情形是,人家的瓜苗上都结着许多的瓜,开着许多的花,自己的冬瓜藤上却只结了一颗瓜,再无第二颗。于是细心呵护,比别人花费的时间都多。秋天到了,没想到那瓜会疯长,一天比一天长得长,一天比一天长得粗。当别人家的冬瓜都已经上灰的时候,老杨这颗独瓜却还在疯狂地生长,就像患了巨人症。怕瓜大惹人眼,让别人摘了去,又怕被霜冻坏,于是拔了些野草,把它盖住。人家的瓜都摘完了,他的瓜仍然处在生长期。后来那瓜身长80多公分,直径50多公分了,才开始上灰。把个老杨喜得嘴角都扯到耳根子了。他是等到那瓜自然风干了蒂,穿了厚厚一层白色的灰才摘回家的。当时路过了一位神秘长者,叹道:瓜大财运差。
       本来我们单位人多,一般人家种的瓜都是主人家切成块,东一块西一块送了人,可老杨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的家在城里,他要送到城里吃。
       腊月,快过年了,单位一放假,老杨就扛上冬瓜,搭上了长途汽车。下车后改乘公交车,无人售票车师傅硬要他交两个人的费用,原因是超过了长度,超过了重量。他抱个大冬瓜上车,把车门堵死了,所以上车的人骂,司机大声呵斥,他一气愤,把冬瓜抱下车,满胸口都是冬瓜灰,像石灰一样,把冬瓜倒还揩得现出本色了。再等一辆公交,是3路,司机还是同样的要求,他想只有多交一个人的钱了,说不脱了。司机要求:冬瓜要自己抱着,立着,不能影响了别人乘车。由于没有座位,他只好手拉着扶手,把冬瓜夹在两腿间,冬瓜灰把崭新的、深蓝色裤子染白了。
       下了车,为了把这个冬瓜搬运回家,他是肩扛、背驮、手抱,啥子手段都使出来,抱到电梯口时,才发现一行字:“电梯维护中,暂停使用。”他家住十八楼,电梯没法用,他只好一层楼一层楼地爬,好不容易才爬到十八楼,进了家门。当然此时的冬瓜早已全部褪色,他一身的衣裤全部都沾满了冬瓜灰。放下冬瓜,一家人赞不绝口,只是忽略了对他的问候。脱下衣服,清理包包时才发现,球了,当月工资1600元现金丢了!他才想起是坐3路车时,一心护着冬瓜,却忽略了钱包。这么多钱,可以买满满一汽车冬瓜啊。一家人想着,这冬瓜太贵重了,得选择一个吉日良辰,慢慢地吃。
       年三十了,这个时间怎么说都算是吉日了,于是老杨抱着冬瓜,怀着就像抱着一头羊的喜悦心情,从中一刀切下去,谁知刀未离瓜时,就从瓜里面淌出污浊的黄水,并且气味十分难闻!一家人便知不妙,等冬瓜断成两截的时候,家人发现了更多令人恐怖的画面:冬瓜里面堆满了蛆虫,并且都是活的,那些白色的虫子,不知道有几千几万,争先恐后地蠕动着,不断地从冬瓜瓤里落下,一根、一坨、一堆、一摊……

办公室的声音

       我于上世纪80年代上班,上班时间33年,工作过的地方、坐过的办公室都算多了,办公室的声音慢慢品味,却别有一番韵致。
       刚上班时,工资低,供应粮油少,办公室经常听到同事们说买粮票,最好是全国通用粮票,地方粮票,特别是县级粮票最不值钱,还买肉票、布票、油票,他们预计未来不远,家庭人口增多,才能保证不挨饿,不挨冻,后世子孙才不至于饿死冻死。后来才发现,这些东西基本不用了,因为国家物资丰富了,于是赶紧拿了粮票换高压锅。一些没有及时出手的票证到今天全都成了收藏品,实际是废品。这个时期的现状是穷,说话的主题是治穷。
       到了90年代,办公室基本说的都是人民群众负担重,学生学费贵、杂费多、乱收费。一些关系好、门路多的人,要么改行,要么下海去了。有些单位发的奖金比我们工资还高,平常福利好,挣钱多,下海的人一夜暴富。于是眼红的声音、自卑的声音一时齐发。多是怨愤和不平。这个时期的现状是不公平,主题是怨愤。
“5•12”地震后,单位职工多忙于买房和装修。办公室的声音多是在哪个城市买了新房,水、电、气、电话、网络有没有进户,单价如何,位置如何,环境如何,交通如何;如何装修设计,如何跟装修商打交道,如何验收装修质量;家具、家电买什么牌子,什么价位;首付了多少,房贷每月还多少;怕婚姻不稳定,琢磨着这套房的业主到底写老公的名字还是老婆的名字,或是孩子的名字。之后的两三年内,办公室的职工人人都有套房了。这个时期的现状是不安全,主题是买房安居。

       现在的办公室更热闹些了,声音主要反映了如下内容:一是考驾照,买汽车,上牌照,闯红灯,处理违规记录,交罚款,扣分;二是生育二胎,一些人正在徘徊,一些人已经落实,一些开始担心功能和器官;三是当初买房时钱少,买的房子面积小了,现在钱挣多了,琢磨着换一套大户型;四是关注国防,特别关心军事,最为关注的是我们的武器到底精良不精良,到底精良到啥程度,相当期待我们的军队能打仗、打胜仗,有效地巩固国防。这个时期的现状是幸福,主题是扩大幸福感。


主编:杨威
执行主编:敖鹏
(版权申明:如文章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
版权申明:如图文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访问首页留言系统反馈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查看处理)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广元市作家协会主管 广元市报告文学学会主办   gybaogao.cn   2006-2025  版权所有
地址(ADD):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广元广播电视大学综合楼    联系电话(TEL):189-8120-9818   
E-MAIL:【137477344@qq.com】    备案号:蜀ICP备19018767号      

川公网安备:51080202000038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