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数天下名山大川,最美妙的风景,总是藏在深深的大山中。苍溪龙王镇,美丽神奇,富足丰饶。座座大山,纵横交错,气势磅礴,千态万状。暖春,这里有鸟语花香的情趣;盛夏,有和风绚丽了的万物风姿;金秋,有繁星点点,月光如水的夜晚;深冬,有雪花飘飘摇摇,银妆素裹的洁白。
行走龙王镇,意境旷远、韵味幽深,置身其中,让人顿生不知今夕何夕之慨。龙的传说、红色革命遗址、历史名人、自然资源宝库……形成了龙王镇多元文化的融和之美。打开龙王镇历史风云的扉页,是一场场变革顺应时代的呼唤,构成的一曲曲历史的交响;是一部极具厚重历史的文化教科书,不断推动龙王镇发展与进步。
“星光亭”遗址:一座不能忘却的英烈丰碑
行走龙王镇,首选的是沿着盘山公路,寻访红色印迹,探忆峥嵘岁月。漫步“星光亭”土仑坪遗址,目睹几堵碑刻墙的正反面,密密麻麻的文字灿若朝霞。默读碑记,文字荡气回肠,人物栩栩如生,曾经烽火四起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让人心驰神往。
寻访红色印迹,探忆峥嵘岁月
时光回转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末,龙王镇新观乡共产党人张人权、雍河乡共产党人何芗,为谋国运敢为人先,破家闹革命,带领杨建宗、张宗华、何知春等一大批龙王籍血性男儿慷慨赴难。组建农民协会游击队,开展武装抗粮、抗税,发动群众踊跃参加红军……广元市第一面党旗在这里高高飘扬,九龙山中的革命火种从这里燃起,并以燎原之势向苍溪乃至川北地区燃烧蔓延。富村绎接头、板庙入苏区、智斗团匪、陈家沟遇险、巧袭苟英寨、攻打玄坛庙、汇入大洪流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铸就了一段不可磨灭的血泪历史。其时,从龙王镇走向战场,在战火中百炼成钢的英雄代表人物如老红军、少将樊学文,周恩来总理办公室秘书何谦,抗美援朝牺牲的战斗英雄邓仕钧等人,为建立新中国,为龙王镇增光添彩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身为龙王人,常走红色足迹;听故事,追溯红色记忆;访遗址,学习红色精神;学事迹,体味红色文化……一代代龙王人承前启后,高举创业创新大旗,披荆斩棘,铿锵前行,不断续写龙王辉煌新篇章。
大民生成就:一条不断上扬的幸福曲线
行走龙王镇,重温历史场景 感悟创业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龙王人向美而行,在两河口绿水青山间“落笔起意”,轰然奏响了“以水发电,以电兴农”的蝶变壮歌。历经种种艰难困苦,川北第一座水电站终于建成发电。供电的当晚,乡民们欣喜若狂,当小小灯泡瞬间点亮了整个山村时,每个农户家中立即爆发出了一片欢呼声。两河口电站的建成,不止带给了龙王人光明,也使龙王人的生活产生了划时代的改变。

九龙山天燃气“龙一井”
美好的事总是接踵而来。同一时期,四川石油局所属川西北石油指挥部的科研人员在九龙山麓的新观乡又发现了天燃气源,后经详细研究论证,于1973年正式开钻,三年竭力虔心,于1976年钻出第一井,名白“龙一井”(2008年在能源战略中封闭)经测试井深2000多米,日出气量万余方。近水楼台先得月,龙王镇群众20世纪80年代便用上了天然气,成为当时广元市境内最早乐享生态“红利”的幸福乡民。
2022年6月,龙王镇接续奋战,再铸辉煌。广元市最大的中型水库历经多年打造在龙王镇境内建成并投入使用。从空中俯瞰,山沟十八汊的奇特地貌,坐拥一池碧水;周围绿树环绕,梯田层集,屋舍俨然。如诗如画的“高山水乡”景观迅速吸引了无数外来观光旅游、摄影、水上运动、垂钓者浓厚的兴趣,而对当地从事种养殖业的农户来言,无凝又是一种最大的生态福利。
“以前靠天吃饭,靠天蓄水,乐园水库修成后,我们用水方便了许多。我家每年种的十多亩水稻、五六亩车厘子再也不愁没有水了。”龙王镇乐园村村民赵习强是乐园水库受益者之一。
行走龙王镇,有看不完的人文景观。最具神秘色彩的是乐园村一段缓坡上那108株古朴苍劲的青冈树,传说是《水浒传》中108位英雄在此聚魂化树,忠诚守护龙王宝藏,护佑当地百姓,数百年来一直被村民视为神灵,故得以保存至今。
冬季里的青冈林身披风霜,依然树冠相叠,枝繁叶茂,昂首云天,给整个山村添描上了一层如梦如幻的色彩。面对这一株株数百年古树,人们常常行思坐想,在树的面前,人类是多么的渺小、生命是多么的短暂。
乐园村如梦如幻的的青冈林
除了山山千年葳蕤,风景独好的青冈林,龙王镇还有取之不尽的宝藏。铁甲松、银杏、樟树、兰花、天麻等珍贵野生植物;豹、金雕、林麝、猕猴、大灵猫、红腹锦鸡、狐狸、野猪、梅花鹿等野生动物构成了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张家河古墓葬群、申家祠堂、五台沟墓地,牛灯、手编藤椅、评书散打等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观赏、传承价值。2011年,境内最高的九龙山被四川省人民政府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千年流淌不绝的插江流域被公布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点绿成金山,一幅多点开花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醉美龙王,绿意悠长。山林、山居、山景、山水、山路……一幅幅美丽画卷串联成景。岁月交替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再次唤醒了龙王人心底沉积的幸福旋律。以夏随凤、尹宁、杨敏等一批为代表的时代精英,坚持立足资源禀赋,深挖绿色,聚焦特色,谱写出了骄人的绿色篇章
苟英村晓凤家庭农场场主夏随凤夫妇于2018年10月创立家庭农场,流转200余亩土地,靠种植中药材与粮油作物兴家立业。几经奋斗,如今自身不仅家富业旺,每年还不遗余力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助力,2021年一跃成为市级家庭农场之一;天宝村山高林密,林下有淫羊藿、地苦胆、黄精、黄柏等丰富的中药村资源,2021年,当地村民尹宁、陈秀芳夫妇率先建起农场,流转50余亩土地,开展种植、教学实训;建成烘干房和储存室,带动周边300余家农户种植700余亩中药材。陆续培育出了20余户种植大户、中药材家庭农场6个,提供灵活就业岗位150个,年收益达11万元;雍河桃园天麻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敏打工回乡立志创业,把种植、加工、销售中药材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去年仅采收鲜天麻超过60吨,产值收入近200万元。杨敏表示,后期将进一步研发天麻炖鸡等深加工产品,做长做强中药材产业链,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奔康。

事业火红的雍河桃园天麻中药材专业合作社
数据显示:迄今为止,龙王镇家庭农场规模达100亩以上的有5户,5亩以上的超过 800户。全镇年产量6000余吨,全产业链总产值达2.55 亿元。
如何做强做大生态蛋糕?龙王镇主要负责人说:“将厚植龙王生态优势,做好“山水”文章,坚持“造血式”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五十百千”工程,着力构建“特色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化”体系,传承发扬“川北灯戏”手编藤椅等民间艺术,用好九龙山、余家山、插江流域等旅游资源以及境内红色文化,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新引擎”,为乡村振兴带来“源头活水”,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名头愈加响亮。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红色遗址,是龙王人引以为荣的革命历史;两河口电站、九龙山“龙一井”、乐园水库、家庭农场是龙王镇在新时代创新拓展出来的民生亮点,这一项项民生成就,共同汇聚成不断上扬的幸福曲线,那一张张洋溢幸福的笑脸,就是龙王镇百姓日子越过越好的有力印证。
“富氧名山,水韵龙王”,一旦遇见,再不相忘!(杨 攀 木乙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