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吟新韵
刘兆华
翻开华夏地名录,以“龙”字冠名的名山大川、乡镇县市很多,应该是与“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紧密相联。然而,当你走进苍溪县龙王镇时,这里却呈现出独特的风情,奇异的英姿。凸显“龙之王者”气派,倍感震撼,令人迷醉。
龙王镇位于川北盆周山区,地貌奇特。境内是以海拔400米的山沟突起、进入缓坡、跃入山梁的九条延绵起伏、呈卧龙状的山脉,汇聚海拔1370米的九龙山峰。全镇187.6平方公里,辖19个村4个居委会,3.45万人口。是风景秀丽的九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乡镇。幅员面积居苍溪县之首,人口密度为全县最低,森林覆盖率高达67%。这片神奇的山水,蕴含着厚重的人文风情,演绎着历史的奇光异彩,绽放着乡村振兴的朵朵鲜花。

迎着冬日阳光,奔赴“富氧名山,水韵龙王”,扑面而来的是流淌着诗情画意的景致。那绿翠中点缀着红叶的座座山峦,叠嶂雄伟。山风吹拂,茂密挺拔的树木、山花野草,欢快地跳跃,就像巨龙翻腾舞蹈。那一树树红叶,婉如龙的鳞甲,在阳光中闪着耀眼的光芒。山涧河谷、峭崖沟壑间,飘绕着淡淡山雾,绿树红叶,动物奇石,时隐时现,如梦如幻。无数条溪流,潺潺流动,鱼游蟹爬,清澈见底,洁静可饮。行进其中,感受静止与流动的交融,肃穆与灵动的结合,聆听心弦与山水的吟唱,欣赏诗与画的神韵。
山风阵阵,遮天蔽日的枝丫树叶,你推着我,我搡着你,发出阵阵声响,婉如轻歌曼舞、嬉笑打闹,更像是声情并茂地讲述龙王镇的昨天和今天。那一株株近300岁的粗壮挺拔的青冈树,火红的树叶迎风飘逸,恰似一杆杆红缨枪,守护着这片热土。此情此景,把人们带入了红色革命岁月。龙王人永远铭记,那是1929年的冬天,雍河穷苦农民杨良彦、杨良芝、杨良成等10多人,在地下党员何芗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共地下党。1930年1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川北最早的第一个地下党支部---土仑坪支部成立,同天又建立了陈家沟支部。古老的青冈岭见证了这一庄严时刻,青山绿水间回响着他们的铮铮誓言。党员们带领农协会员和游击队员反饥饿、反剥削、打土豪、分田地。声势浩大,如火如荼。红四方面军入川后,他们又组织动员穷苦农民勇跃入红,配合红军取得了反“三路围攻”、“六路围攻”的胜利。境内的白云庵、大垭口、苟英寨、星光亭等红色遗址,记录着先烈们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英雄事迹,回响着红军战士、赤卫队员与敌人厮杀的枪炮声、呐喊声。
这片最早浸润红色基因的热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龙王人践行初心壮志,奔向丰衣足食的多彩明天。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川北“之最”。如星辰,在龙王镇的天空闪烁。赢得人们赞美。
“不用油、不点火,玻璃球像太阳明亮。”这是山里人对电灯的惊叹。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川北第一个水电站在龙王两河口落成。龙王人率先用水电照明提灌,苍溪县城第一次用上水电,结束了柴油机发电的时代。催生了第二个川北“之最”。山里人都神秘地传说,是九龙献给龙王人的礼物,是先烈的英灵,护佑龙王人豪迈地走向光明的未来。
九龙山的水资源丰富而灵动,龙王人的胆识敢想而敢干。他们又创造了第三个川北“之最”。在乐园村修建了大型水库---乐园水库。站在山顶俯视,碧水映天,浩渺壮阔。沟谷纵横,水道蜿蜒。灌溉万亩良田,浇出丰收美景。每逢盛夏,到九龙山旅游避暑的客人,都会来水库荡舟游玩,许多人在水库内的山峰小岛上的农家乐长住,远离喧尘,享受宁静。在心舒气爽的惬意中,去观看历史厚重的天主教堂、龙王庙、“义渡石碑”、星光亭、白云庵烈士纪念园、樊学文将军故居、邓仕均烈士故居等人文古迹。品尝山里传统的绿色美食,大有乐不思归的眷念。很多游客口说想走又不走。因为山里还有很多奇观异景深深吸引着他们,要去体验和解谜。
“龙王翻身之日,就是宝藏出土之时”。这个美丽的传说,龙王人都知晓。九龙山西麓有一幽深的水帘洞,老龙王盘踞其中,守护地下宝藏。人们深信,龙王一定会翻身。果然,传说成真。第四个“之最”诞生了。1976年川北第一口3500米深的天然气井喷薄涌气,蓝色的火焰直冲云霄,闪耀呼啸。向世人宣告:龙王镇的宝藏出山了!连续几年,经过川西北气矿局的艰辛钻探,龙王镇境内,已钻出69口气井,年产气数十万立方。输气管道,井井相连,通往山外。穿越剑门、秦岭,与全国天然气联网。
龙王镇的水电,给苍溪人带来了光明;龙王镇的天然气,给广元人送来了温暖。
灵秀的山水,养育着一代又一代勤劳朴实的龙王人。他们开拓进取,不断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新的传奇。
乡村振兴的号角,给龙王镇增添了腾飞的翅膀。
龙王人立足本土,挖掘优势资源。筑梦红土地,跃进新征程。他们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创造龙王人致富奔康的特色产业模式。
“天麻姑娘”杨敏的故事在苍溪大地广为传颂。她师范学校毕业后,放弃教师职业,毅然回乡创业,流转580亩土地,仿野生种植天麻,成立拥有101户村民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并带动全镇200多家农户种植天麻,黄芪、茯苓等名贵中药材。人均年收入高达5万元。村民们神采飞扬,心里甜如蜜。
一花引来万花开。全镇先后又涌现出了尹陈家庭农场、晓凤家庭农场、天宝村中药材加工厂等20多个专业合作社。尹陈家庭农场流转土地50亩,开荒10亩,种植枣皮、地苦胆、百部、石菖蒲、黄精、淫羊藿等10多种名贵中药材。并采用药材和油菜、玉米套种模式,合理利用土地。夫妻二人年收入25万元左右。他俩心里乐开了花,逢人便说:“种药材让我家发了财,致了富。”
形状各异的药材枝叶,奇香异味的药材花朵,成为龙王镇又一道靓丽的风景。
山高水长,土壤肥沃,气候宜人,水草丰茂。这片人杰地灵的热土,更是种养业发展的理想之地。龙王人摒弃过去自给自足的传统理念,向集约化、产业化进军。以家庭为单位、以生猪为龙头的养殖业蓬勃兴起,他们创立了“三自一小”的养殖模式。每年出栏肥猪5万多头,是全县的养猪大镇。村民们生态养殖的猪、牛、羊、鸡,肉质上乘,市场销路好,深爱消费者喜爱。
新生产业链日益壮大,村民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人均可支配收入到达2.1万元,高于全县农村居民平均水平。赢得了人们的羡慕与赞赏。
乡村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蒸蒸日上、异彩纷呈。龙王人意气奋发,昂扬豪迈。他们用初心和智慧描绘乡村振兴的壮丽蓝图,奋力书写产业发展、文旅融合、长远致富的新乐章。
当你走进那一座座绿树环抱、鸡鸭鸣唱、别墅式的农家小院,你会沉浸在纯朴的乡风、民风和热情好客的浓浓情愫中;你会品尝到山珍美食和有机香茶;你会欣赏到传统的灯戏、山歌和曲艺;你会徜徉在乡愁的情海里。天真活泼的儿童们,还会为你献上一首新儿歌:“龙王的山、龙王的水,青山绿水美美美,欢迎你来游龙王,快快乐乐不想回。”
(刘兆华,广元市公安局退休警察。中国作协会员,四川省剧协会员。广元市作协副主席、广元市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广元蜀道文学院副院长。曾出版发行长篇小说6部,发表诗歌、剧本、报告文学、散文100余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