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广元市人民政府 | 四川日报网 | 广元市作家协会 | 广元报告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 人物 - 广元人物
昭化区98岁抗美援朝老兵刘发伦的沉浮人生
发布时间:2023.02.22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主编:杨威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一场正义而伟大的战争。在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无数志愿军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用血肉之躯铸就了抗美援朝不朽的传奇。如今,硝烟弥漫的战争虽已远去,当年那些英雄故事,那些沉浮在历史长河中的记忆,永远鲜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抗美援朝老兵刘发伦,去重温那段峥嵘岁月以及他后来的沉浮人生

                   

                              青年壮丁踏上从军路

刘发祖籍四川仪陇,清朝咸丰年间,高祖举家迁入剑阁县樵店乡,后又转迁至昭化区青年乡。1926年,刘发在一个延续了七辈佃户的家庭呱呱落地,原本已穷得叮噹响的家中又增添了一个吃饭的,父母表面欢喜,心里却愁肠百结。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父母们风雨无阻,没日没夜地拼命劳作。刘发后来回忆道,那时候我们一天只吃两顿饭,顿顿清汤寡水,初冬还穿着短裤,日子过的生不如死。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偏僻、秀美的青牛乡还能让人活下去。

                       

1943年,全国抗日战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因抗战导致国军兵源锐减,四川到处强拉壮丁,刚满17岁的刘发也未能幸免,被原四川省剑平司管区抓到国民党第三军工兵营一连服役无权无势,生在穷人家的孩子只能认命,随着部队一路北上。行程中,一帮从未见过世面的壮丁对啥也不懂,言行稍有不慎,常被当官的又打又骂。部队走走停停地走了几个月才到达石家庄。有一天,先头部队突然遭遇了凶残的日军,双方刚交上火,没想到国军便溃不成军,四散奔逃。刘发心里很愤慨,但也只能随一帮散兵游勇漫无目的地四处逃命。回想那段逃亡历程,刘发面对记者不断摇头叹息。他说,逃亡的士兵像极了没有爹娘的儿子,找不到方向,又累又饿又怕,体弱胆小的在逃亡中死的死,病的病……这种既屈辱又惶恐的日子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才结束。这年晚秋,还在石家庄一带游荡的刘发和几名散兵,恰巧赶上傅作义的部队在收编一些残兵败将,走投无路的刘发随后去报名被收编到48军。不久,国内内战爆发,刘发能所在的部队被指令驻防北京一带,他安心服役,从一名士兵升至班长。1949年,全国解放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傅作义在我军的感召下毅然通电宣布起义,北京随之和平解放。刘发随军投诚后被收编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一四三师四二九团二营四连一排并担任副排长。同年,刘发跟随部队南下湖南、广东等地参加剿匪。有一次部队过淮河时,因渡船被水冲走,只能靠人下河用肩膀扛着木板渡河,当时正是寒冬天气,河水剌骨,许多人望而却步。刘发那时年轻力壮,在众人面前扛上一块木板,第一个纵身跳入河中。事后,该团政治处主任铁铮拍着他的肩膀连声夸奖,并鼓励他好好干。在一次又一次的剿匪战斗中,面对狡诈歹毒的匪徒,他胆大心细,机智勇敢,翻山越岭,四处追剿。曾带人打死打伤多名土匪,生擒2名匪首,先后立大功一次,小功2次;两次被部队派往师教导队参加学习深造。1950年7月,刘发光荣入党。入朝前夕,被委任为喀秋莎火箭炮兵21师203团营部运输排排长。

                                            保家卫国洒热血

“一日从军,军魂入骨”1951年3月,刘发响应祖国号召,随部队从广东曲江登车,到达辽宁阜新集结。随后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异域他乡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洗礼

                     

入朝后,刘发被调入喀秋莎火箭炮兵第21师203团2营5连任指挥排排长。1951年9月1日,刘发所在的203团接到命令,支援志愿军第27军79师235团对在后东里布阵的美7师两个营发起反击。203团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地把24辆喀秋莎火箭炮开进了预设阵地做了严密的伪装。随着团长的一声令下,203团的24门喀秋莎火箭炮一起轰鸣,瞬间384枚火箭炮带着无数条火龙冲向敌方防御阵地,剧烈的爆炸将阵地上的美军完全覆盖。据战后统计,在志愿军的火箭弹攻击下,美军两个营有700多人牺牲。战后,许多志愿兵感叹道:"喀秋莎火箭炮的威力实在太大,它的威力足以毁天灭地,让美国佬也尝尝被炸的滋味。

                      

炮兵第21师入朝作战历时两年半,先后配合12个军,在兄弟炮兵部队的支援下,协同步兵参加大、小战斗30余次,歼敌10万余人,击毁敌坦克56辆、汽车230余台、火炮30余门、击落击伤敌机24架,博得了志司首长和步兵的一致好评。全师涌现出2322名人民功臣(其中一等功臣3名、二等功臣66名),战斗伤亡348人,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炮兵第21师是我军入朝参战的惟一一个喀秋莎火箭炮兵师,其前身是四野第48军143师。这是一支英勇善战、作风顽强、英雄辈出的部队。建国初期电影《董存瑞》、《翠岗红旗》、《战火中的青春》三部战斗故事片的原型,均出自这个师。

刘发在东里一线先后参加过3次战斗。说起当年入朝作战的事,依然思路清晰。

“那个时候,官兵们白天常常隐没在大山深林中躲避美军的飞机,夜间才开始行军,但走的少,多半时间是行,用胳膊肘、用膝盖,脚不能沾地爬到目的地,手都裂了,打起枪来一震,满手都是血。战前,人人都没想着能够回来。一场恶战后,山坡上、路边、战壕里到处都是尸体。

在入朝参战的一年多时间里,刘发见证了弥漫战场的硝烟,目睹了血洒异域,埋骨青山的英勇壮烈。而他作为一位党员干部,立过功的革命军人,在生活中,处处以身作则,团结战友,关心部属;在战场上,不怕苦,不怕牺牲,带头冲锋陷阵,数次受到部队表彰奖励。

                 突遭报复被清洗回乡

1952年,抗美援朝正进入关键时期,刘发因一次仗义执言而惹火烧身,让他蒙受了历时三十五年之久的不白之冤。

想起当年那件纠心事,刘发面对记者欲哭无泪。他说,在一次连务会议上,指导员突然宣布要他立即起程回归辽宁。刘发当时半天也没回过神来,去问其他领导,说是让他到后方去参加祖国建设。刘发虽然心存疑惑,但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

然而,回到沈阳后的刘发才弄清楚,所谓回后方参加祖国建设,实际上把他作为清洗对象谴送回乡务农,同时还把他开除党籍。得知真相后,他顿时尤如五雷轰顶,心里痛不欲生,感觉人与人之间竞如此的冷酷、恶毒。想不通的刘发想找人说理,有些人很同情他的遭遇,也想帮他却又无能为力。伸冤无望的刘发只得暗然神伤地回归故里。

                   返乡务农本色不褪色

1952年秋天,伤心欲绝的刘发形单影只地回到青牛乡,一家人听完他的遭遇后,既愤怒又痛苦,但又只能相互安慰。刘发毕竟是从战场上死人堆里活下来的一名革命军人,对功名利禄也看得淡,回想无数战友都牺牲在战场,自己好歹还活下来了,心里慢慢也想通了。解甲归田后,身着布衣,手拿锄头的刘发完全变身成了庄稼汉,但他的军人本色始终没有改变。最值得庆幸的是,当地乡村领导也很同情他,更没有为难他。尽管他已离家了近十年,但农村的轻重农活很快就上手了。他做事认真,待人诚直大方,任劳任怨的优良品质,逐渐赢得了乡村领导及群众的赏识,多次在大会小会上被表彰。

春秋反复间,三十余年光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到了80年代初期,年过半白的刘发做梦也没想到他的人生旅程竟然又迎来了一次转机。

                                    艰辛上访申冤被平反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中央到地方,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全面推开。党中央的英明政策,直接改变了全国几千万人的命运。那么,刘发的命运会不会改变?他后来的上访路能不能走得通?

                     

从52年被错误清洗回家务农,在农村忍辱负重了三十余年的刘发,此时已从一位身强力壮的帅小伙变成了一位年近60、鬃毛已衰的老头;从饥荒年代“大锅饭”到十年浩劫;从大集体到土地承包到户,刘发在农村的日子虽然一直过得清苦,但一家人聚在一起,也能苦中作乐。在得知中央平反昭雪的政策出台后,刘发内心显得异常平静,毕竟已时过境迁,当年的首长、许多战友们和他早就断了联系,部队在那里驻防也不知道,而原部队的驻防地距家遥远,如果要去上访申冤能不能成功?刘发心存疑虑,上访之事一直犹豫不决。可是,儿女们却不服气,觉得父亲蒙冤几十年,不为别的,重要的是要去洗清自身冤屈,找回公道。刘发在家人及亲友们的多次劝说下,直到1985年夏天,他才动身启程前往原部队所在地——辽宁阜新。

                     

刘发带着欢喜忧参半的心情到达辽宁后,他先去辽宁找到了一位已转业到沈阳南票矿务局的战友,目的是请战友帮他说明真相。后来见到部队领导,他陈述了自己的寃情,递上了自带的一些关证据材料。部队领导表示要派人到地方对他的情况进行核实调查。回到老家后不久,部队果然派来两名干事,可是在调查后就没有了音讯。刘发在等待中多次向部队写信询问结果,但一直不见回复,苦等了近一年时间,他不得不再次赶到部队。部队领导表示,他的人事问题还在进一步核实调查中。刘发伤感之余,突然心念一动:上北京。

上访需要时间和经费,刘发两次借钱到部队上访,已欠下了不少帐务,家里已实在拿不出来余钱。为了洗清冤屈,一咬牙,又去银行贷款。妻子知道他舍不得用钱,怕他途中挨饿,特地给他做了一袋火烧馍。到达北京后,他那里也不去,也不管对不对,只往部队机关里钻。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他终于找到了解放军总政治部,并且幸运地碰到一位在总政治部服役、名叫孙元义、同是青牛乡人的老乡。孙元义详细听了他的申诉后,很热心地帮他四处打探寻找当年的部队首长,最后终于找到了原第四野战军一四三师四二九团政治处主任铁铮,随后又帮他联系上了这位老首长。而此时的铁铮已是北京军区政委,位高权重。当晚,回到旅馆的刘发激动得一夜未眠,因为他即将见到的那位首长,正是他当年随部队剿匪途经淮河时曾当面夸奖他过的铁铮。次日一早,他顾不上吃饭,便跟着孙元义急急忙忙地赶到香山。

在铁政委住家地,刘发先是受到了家属的热情款待。当见到时隔几十年的老首长后,刘发能一时悲从中来,几度哽咽,在含泪述说了自己的蒙冤过程后,铁政委当场称赞他是好同志、好党员,并以他的名义为他向原部队写出了一份被错误处理的证明材料。

                     

挥手告别铁政委后,孙元义经请示总政领导同意,又以总政的名义为他向总参炮兵部政治部开出了上访介绍信。有了这些过硬的相关证据后,他原所在的部队领导很快按相关政策为他彻底平了反,并向广元市委组织部开出了协调落实解决他所有待遇的公函。1987年,久经风雨、忍辱负重了35年的刘发终于长舒了一口,他的冤情被彻底洗清,同时按规定恢复了他的军籍和党籍,并以行政二十级享受相关待遇。这位满脸沧桑的老兵,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花开花落,日升月出。又一个30多年过去了,如今,98岁的刘发依然健在,目前是昭化区抗美援朝仅存的2名功臣之一。几十年来,每逢重要节日,昭化区委区府历届主要领导都要带上礼金礼品上门慰问他,让他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无限温暖和关爱之情。他常常逢人便感叹:“还是党的领导英明伟大,才让我这个老兵幸福地活到了今天,我至死都难忘党恩,难忘政府的关爱之情!”

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刘发,他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部队,奉献给了人民,奉献给了国防事业,一张张老照片、一枚枚勋章都深刻诠释了他为了崇高理想、为了国家和人民前赴后继、不畏生死。向他和无数已牺牲和健在的革命功臣们,致以崇高的敬礼!(记者杨威)注:以上文中个别资料来源于互联网

版权申明:如图文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访问首页留言系统反馈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查看处理)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广元市作家协会主管 广元市报告文学学会主办   gybaogao.cn   2006-2024  版权所有
地址(ADD):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广元广播电视大学综合楼    联系电话(TEL):189-8120-9818   
E-MAIL:【137477344@qq.com】    备案号:蜀ICP备19018767号      

川公网安备:51080202000038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