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小作坊华美蝶变亮新姿、智慧监管全面推行、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加速创建、食品品牌培育成果丰硕……“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市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先进集体”“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成绩突出单位”……三年来,在机构改革、体制调整、疫情反复的背景下,朝天区市场监管局应时而改,因需而革,直面磨砺,躬耕不辍,亮点纷呈。
整治提优,让小作坊“破茧成蝶”
过去,提起小作坊,市民往往直接联想到了那些环境脏乱差的“三无”黑作坊。
“小作坊”能不能变身“正规军”?2017年春,《四川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管理条例》及其配套制度《四川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三小”监管难随即在四川“开篇破题”。朝天区“小作坊”业主迎来了契机,而市监部门却面临安全监管“大考”。
最具人间烟火气,且时时关系着“大民生”的“小作坊”该怎么管?按照《四川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配套制度,朝天区市监局迅速拿出非常之举、使出非常之力,在既要彰显特色,留住乡愁,更要保护传统,利于发展的前提下,坚持对食品小作坊整治提优,不搞“一刀切”。
曾家镇素有广元“小西藏”之称,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十大避暑名山。生态资源富集以及区位优势,使该地迅速成为川北地区农旅文融合发展旅游目的地,曾家镇上的食品小加工、餐饮店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铺开,辖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压力前所未有。
治理曾家镇“食品小作坊”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重压之下,朝天区市监局迎难而上,站高望远,坚持在“源”上把好关,从“面”上抓整治,从“根”上建机制。现场指导食品小作坊从质量安全、环境卫生、软硬件建设、污水处理等方面提升标准。投入资金30余万元,集中在汉王老街及辖区内特色餐饮、食品销售店铺、食品加工小作坊分步推行“明厨亮灶”工程。严格落实“一证一照一书一牌”(小作坊证、营业执照、食品安全承诺书、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和监管信息公示牌)管理制度,推动逐渐形成主体自律、监管透明、大众监督、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构建以“备案管理+负面清单”为核心的食品小作坊监管制度,实现了“信息承诺可查、原料来源可溯、操作过程可视、百姓感受可评”的全链条、精准智慧监管,有力推进了辖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赢得了广元市市场监管局的充分肯定。2020年9月10日,广元市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监管暨食品加工小作坊治理提升现场会在广元市朝天区成功召开。朝天区在“食品小作坊”治理中,走出了一条食安监管的“新路径”。
走进今天的曾家镇,探访星罗棋布的食品小作坊,一家家“小散低、脏乱差”的小作坊向“小而精、特而美”转变,一个个经营者正逐步变身为“正规军”,新形势下的利好政策让他们有了新目标,也有了新盼头,获得感和幸福感与日俱增。
“下一步,我们还将统筹各方资源,搭建平台渠道,在全区做好名特优食品的推介工作,帮助小作坊做大做强,力争在培育提优“阳光食坊”、创成省市“名特优”上扩面增量。”朝天区市场监管局局长石英说。
无缝监管,托起朝天食安艳阳天
舌尖上的美味是群众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来源,而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则是满足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基本需要。
三年来,朝天区市监局始终把食品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强化顶层设计,高效“排兵布阵”,创新监管模式,构建了从农田到车间到餐桌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的大监管格局。
强化隐患排查不松劲。突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场所,结合“土坑酸菜”、问题粉条和醇基燃料、亚硝酸盐、野生菌等开展拉网式排查检查。督促指导各类食品生产企业、经营者根据主体责任全面查,对照标准具体查,结合问题反复查,对涉老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时令食品、地方特色农产品、疫情保供食品、重大活动保障食品六个突出问题开展重点排查。三年累计排查食品经营主体4626家次,覆盖率达98%,发现风险隐患点764个,总问题发现率达16%。针对排查中发现的风险隐患,实行“责任制+清单制+销号制”管理,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整改落实问题764个,整改率100%,实现了问题动态清零、形成闭环。
强化综合治理不停歇。三年来,实施产地环境净化“六大行动”,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累计申请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720万元,开展17400亩受污染耕地成因调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应用,有280余家主体入驻国家追溯平台,年均录入生产、销售信息3500余条,农资销售信息录入3万余条。深化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巩固提升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和“4D”管理,覆盖率达100%,现有40所学校食堂完成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广泛开展“餐饮服务规范年”活动。累计组织培训餐饮服务单位1170余家,线上线下考核2559人,合格率94%。深入推进保健食品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和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检查,治理特殊食品虚假宣传、欺诈销售等违法行为。累计行政约谈3次,查处万元以上大要案件2件。聚集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的风险源头管控。累计召开冷链物流工作专班调度会12次。强化追溯管理,277家冷链食品经营单位全部入驻“川冷链”平台,坚持“人物环境”同防,累计核酸监测采样27903份,行政约谈乡镇12个、市场主体93次136人,公开曝光食品经营单位8家,查办冷链食品违法案件22件,移送公安机关3件,处罚款34万余元。严格防控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全面落实“红事缓办、白事简办、宴会不办”的疫情防控要求。累计完成全区报告登记农村集体聚餐870场次,劝退2600余场次。强化食品安全检测,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累计开展食品食用农产品抽检2523批次,饮用水344批次,快检5万余份,整体合格率达98%,国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100%。
示范引领,推动共建共享共治
食品安全,只有共建共治,才能“共享”,而共建共治离不开示范引领。三年来,朝天区市监局紧紧围绕“食安朝天”,聚焦餐饮服务业,着力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引领行动,打造了一批诸如“曾家腊肉”“曾家八大碗”等本土美食品牌;立足自然生态禀赋,在推动有机产业巩固提升认证数量、示范基地打造、产地环境治理、质量安全监管、技术研究、示范区提质增效等方面凝心聚力,压实责任,多措并举,不断壮大核桃、蔬菜等有机产业,唱响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最强音。截至2022年12月,有机认证企业共获得证书65张,建成有机蔬菜示范推广基地9万亩,有机核桃示范推广基地11万亩。
做大做实宣传,让共治氛围更加浓厚。坚持依靠群众,建立“食品安全吹哨人”和志愿服务队伍,邀请群众参与“你点我查”、“你点我检”等活动。压实企业主责。实行理论培训+现场实训、线下集训+线上轮训相结合。建立学习交流微信群,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印发“对照提升表”、“现场检查要点表”,全面对标提升。仅2022年上半年,开展线上培训2场次,线下培训9场次,培训人员1100余人次。注重宣传引领。通过广播村村响、移动短信、电视网络、乡村知客等媒介,结合“3.15”“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五进”等活动,常态化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开展“微宣传”,汇成食安朝天“朋友圈”。累计在中央和省、市、区刊发刊播食品安全主题新闻稿件100余条,发布风险警(提)示6条,向市场主体、乡镇和部门推送食品安全手机短信1万余条。
一个个数字,一项项荣誉,见证了朝天区市场监管人“民生为重”的情怀,他们用行动解决着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问题,交出了“信息透明化、自查规范化、监管智能化、维权便捷化、监督多元化”的最美时代答卷。(龚春记者杨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