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广元经开区石龙街道嘉陵江、白龙江交汇东边的冲击台阶上,有一个村落叫摆宴村,因1200年前唐明皇曾在此 “摆宴”而得名,又称“摆宴坝”。村里有桔柏渡、来佛寺、玉女泉、御马石、望乡台、护陵堡等诸多遗存,流传着众多历史久远的传说。2014年,这个平静的山村因考古发现了可与“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媲美的西周古城遗址,一时名声大噪,轰动了考古界……
“桔柏渡”的沧桑
桔柏渡地处摆宴坝东边,嘉陵江、白龙江在此汇合,举目望去,但见宽阔的江面波澜不惊,青绿的江水深不见底,“桔柏渡” 三个朱红大字刻在一块硕大无比的巨石上。
这里曾是古蜀道上一道天堑,历来为兵家据守的要津。数千年来,官吏商旅、墨客骚人、方士僧侣、差役骑卒,往来如蚁。眚睑眚“白天万人拱手,夜晚千盏明灯。”可以想象那种行人熙攘,车马塞路,热闹非凡的景象。汉代的司马相如,唐代的白居易、李商隐,明代的杨升庵等文人名士从桔柏渡走过。三国时,蜀军包括六出祁山在内的所有北伐行军和魏军南下大都从此渡经过。
公元759年一个阴冷的冬天,大诗人杜甫为避战乱,在萧瑟西风中携着家小,牵着瘦马,顺金牛道前往西蜀。来到桔柏渡,诗人的心情略感轻松,写下了“……西辕自兹异,东逝不可要。高通荆门路,阔会沧海潮。孤光隐顾眄,游子怅寂寥。无以洗心胸,前登但山椒”的诗句,是桔柏渡给了他心灵的慰藉。
公元1175年冬,一个细雨霏霏的下午,年届50的陆游从陕西南郑返蜀途中留驻葭萌。因无法排解报国无门、郁闷孤寂的愁绪,于是在这渡口边的酒肆怅饮至黄昏。然后醉醺醺回到馆驿,写下了《雨夜感旧》一首:“雨来猛打窗,灯暗犹照壁。老人耿不寐,抚事悲夙昔。风生桔柏渡,马病金牛驿。袅枝猿下饮,登树熊自掷。危巢窥鹘栖,深雪见虎迹。至今清夜梦,犹想嶓山碧。废弃谢功名,老疾辍行役。赋诗虽不工,聊用慰今夕。”那羁旅愁肠,至今读来也让人颇感悲凉。及到暮年,他还吟出了“乱山落日葭萌驿,古渡悲风桔柏江”那样苍凉悲壮的诗句,足见对桔柏渡印象之深,感情之笃。
据《新唐书•何易于传》记载:“何易于唐文宗时任益昌(昭化)县令”。有一次,刺史崔朴曾经趁着春光明媚,带了许多宾客,坐着大船,唱歌喝酒,从上游放舟东下,船一直到益昌县附近。
船到了嘉陵江边,就下令要找益昌附近的民夫拉纤。何易于见此情况,说道:我在益昌为官多年,与百姓秋毫无犯,今刺史光临小县,当由本县令为刺史大人拉纤才是。
说完,何易于挽裤拖鞋,将官帽放在岸边,把手板插在腰带里,拉着纤,跑上跑下奔忙。刺史的手下赶紧向崔朴汇报,说是益昌县令本人在为刺史拉纤,崔朴很吃惊,也很疑惑,就问道:易于乃益昌县令,县内百姓劳力众多,为何亲自为本刺史拉纤挽舟,这可使不得,使不得啊。
何易于说:“现在正是春天,百姓不是忙于春耕,就在养桑喂蚕,一点点时间都不能损失。易于是您主管下的县令,现在没什么事干,可以来承当这个差使。”
崔朴听了很羞愧,喝令一声,招呼随行宾客跳出船舱,对何易于说:今造访益昌,早闻易于爱民如子,今日所见,实在惭愧,有易于主政益昌,益昌百姓之福,我大唐江山社稷之福!说完,他和随行便上岸骑马一起回去了。
据当地村民介绍,摆宴坝最繁华的时候,停靠在桔柏渡的商船多达50--60艘,每天在村中留宿的旅客多达200-300人。随着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商船因嘉陵江水减少而停运,曾经繁华的摆宴坝码头渐渐地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仅留了1只渡船为两岸群众摆渡。
“银杏树”的传说
摆宴坝是一个近千亩的冲积平原,千里蜀道从这里穿过,留下了无数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信使邮差、商贾游客的足迹。
唐朝时期,摆宴坝一条古老的街道上,从南至北,生长着蒙子树、银杏树、槐树、皂角树、沙滩果树5棵大树,当地人号称“五岳”。这5棵大树枝繁叶茂,苍劲葱郁,直到上世纪60年代,除古银杏树保存至今,其余4棵大树全被砍了。那棵古老的银杏树下,曾经立有一块石碑,记述着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唐玄宗树下大宴群臣的故事。
相传公元757年,避开乱局的唐明皇行至成都天回镇,得知“安史之乱”已平息的消息,便沿来路北返长安,这一年,他72岁。当他再次回走金牛蜀道来到益昌县,感受已和逃难时大不同,渡过了桔柏渡,儿子李享派人来接驾,精神大振,即命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摆宴犒赏曾共患难的随从。
陈玄礼叫来益昌县令,说:“吾皇今再次路过此地,心情大悦,益昌可有可口美食?”县令答:“益昌水草丰沛,稻香鱼肥,鸡鸭满圈,且城中厨艺高超者不计其数,均可烹得一手美食,但不知皇上喜好,可否告知在下,小人定妥当安排,不负皇恩浩荡。”陈玄礼答曰:“我看皇上回京途中,一路龙颜喜悦,对蜀中山水赞不绝口,依我看,就以渔则鱼,随风就俗,绝非宫中能品味之道地佳肴均可呈上。”县令领命而去。
待到戌时,只见桔柏渡边江水被东岸灯笼火把映红,厨子厨娘在临时搭建的灶台边忙得不亦乐乎,帮忙的百姓穿梭其中。一时间,普通村落热闹起来,红白蒸酥、坨子肉、龙眼夹砂、刀尖丸子,九碗一品,悉数上桌。只听得人群中一声吆喝:“上酒!”一行人抱着土坛鱼贯而行,挨桌上酒,土封木塞集体掀开,酒香连同各种美食香味融为一体,直接飘到益昌城内。唐玄宗在此摆宴三天三夜,参与宴席的官员达上千人,而坝子边上的银杏树恰恰见证了当时摆宴的情景。从此,唐明皇设宴的地方,被称为“摆宴坝”,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被称为“摆宴村”,
如今,这棵1000多年的银杏树高20余米,粗主干3人方能合围,果实累累,蔚为壮观,绿阴覆盖面积一亩多,成为镇村之宝,被当地百姓唤作帝王树。
“来佛寺”的兴衰
来佛寺位于摆宴村主村干道旁。据碑文记载,来佛寺始建于隋唐时期,占地2.7亩,耕地6.5亩。有房舍9间、大门3间、二门2间、大殿2间、配房2间、分金炉1座、一米高的石狮1对。大殿内供奉有一尊阿弥陀佛,右手两指相掐,左手伸开朝下,手心盛开莲花,教导人右手拿起,左手放下:万事皆成云雾烟,莫放心上成忧患,放下一切烦恼事,心花怒放正当然!来佛寺的知名度很高,曾是当地一座香火旺盛的寺庙。
据传清乾隆47年,嘉陵江发大水,从上游冲来三尊铁佛,停在摆宴坝河岸边,每尊皆高丈许,重达数吨,村民均不知为何方神灵,恰遇一行脚僧路过,告知三尊铁佛分别为观音大士、韦陀天尊和散财童子,选在此处安身立庙。村民即刻找来工匠建庙,经核算,建成此庙需要999根木料,大伙傻眼了,到哪里去找这么多木料呢?行脚僧答曰次日早晨自会有木料送来,村民皆不相信,笫二天,有早起的村民看见江岸边密密麻麻飘浮的全是木料,不多不少,正好999根。原来是夜,嘉陵江发了一场大水,这些木料顺水漂流到此,村民个个惊奇不已。不久寺庙建成,行脚僧为寺庙取名为来佛寺,意为“佛祖自来,庇护一方”。庙会时间定在正月二十三,恰好是女皇帝武则天的生日。
十年文革中,破四旧之风盛行,就在人们决定拆除来佛寺的前一夜,来佛寺却离奇地毁于一场大火,仅存一个香火缭绕,供品堆积的草棚。
2016年,摆宴村筹资300多万元,在原址重建来佛寺,经过三年修建,这座千年古刹巳重新与世人见面。一位村民写了顺口溜:“来佛来福来了洪福,每家每户通了公路,福在千秋黎民百姓,功在当代明达公仆。”
“西周城”的奥秘
2014年8月27日,新华社发布了一条轰动考古界的消息,经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广元土基坝和摆宴坝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考古和勘探。发现各类遗迹现象43处,其中墓葬27处、建筑基址7处、古关口1处、城址1处、陶窑3处、灰坑4处。城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类比7个标准足球场。该古城址初步命名为“摆宴坝城址”。从出土的陶片判断,其年代应为西周时期,这是在四川省内首次发现的西周城址。对于全面认识周、蜀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认为,这是四川境内发现的先秦时期第二座城(第一是三星堆古城),也是四川地区首次发现的西周城址。“这是继三星堆之后,早期古蜀文化城址的第二个标本。在接下来的考古调查中,有可能出土与三星堆、金沙同等价值的文物。”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陈显丹认为:“摆宴坝城址的发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城址的年代较早,从目前的考古情况来看,初步确定为商末周初这个阶段,应与金沙遗址属同一时期;第二,城址的地理位置处于中原地区和成都平原之间,是连接南北方的一个重要文化交流中心和军事据点;第三,对于古代蜀道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考古专家认为,这处由西周古城遗址、古关口遗址和秦汉时期墓葬群组成的考古遗址,极可能是当年三星堆人北迁所建。因此它的考古发掘,对解开三星堆、金沙的诸多未解之谜,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7月,广元市文物局、昭化区文广新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对摆宴坝遗址进行试探性发掘。经过4个多月的奋战,出土较陶器碎片及铜、陶、铁器等100余件,对于研究古蜀文化北部分布范围、古蜀文化与关中文化的相互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可为石牛道和金牛道的走向和内涵研究提供实物材料。
如今,摆宴坝已被广元市列入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纳入剑门蜀道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省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和科学技术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9年10月,伴随着轰隆隆的挖掘机声,总投资6.65亿元的嘉陵江摆宴坝大桥建设正式拉开帷幕,这是广元市唯一的钢绳斜拉观光桥,随着该桥明年五一正式通车,摆宴坝将重现昔日的繁华与喧嚣,并将极大地改善利州区和昭化区境内嘉陵江沿岸的交通条件,为沉睡千年的西周古城遗址发掘开发创造良好的条件。(何广华 宁御洲)
|